记录生活,记录美好

产品的弹药库,需求管理的三个形态

就目前产品的成熟度而言,绝大部分产品经理做的产品都能找到竞品。产品从0-1的时间很快,短就1个月左右,长点的3-6个月也差不多了,而后续都是完善维护性工作。

这意味着什么呢?

由于产品0-1的阶段很短,我们的初版很多时候都把竞品核心能力抄过来改改就好了,所以大量需求其实都来自竞品和行业理解。这些需求都是行业标准需求,功能模块比较好分类整理。

后续持续完善的时间很长,我们的产品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。我们会采用快速迭代的方式来实现需求,这些需求很多、很小、很细,我们要把握的是哪些需求最重要,要把重要的需求先做好。

所以,作为产品经理,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做的都是产品持续完善性的工作,我们的需求更多都是按周、按月度来迭代开发的。

我们会面临的问题可能是管理好50个需求甚至更多,然后每个版本要选出10个左右需求优先处理。

我们采集了那么多需求如何管理?

需求的管理我觉得主要涉及到3个形态:

第一个是产品蓝图/产品路线图

一、产品蓝图是展望未来的样子,就是产品中长期的一个规划,是未来至少半年一年的样子。产品蓝图通常也是业务功能组成,是产品的全貌图包括未来的部分。

产品蓝图更多的是从产品能力出发,会体现出产品未来的能力,会包含产品所有的功能模块和未来的能力,他们是融合在一起、有关联关系的但又可以相互独立运转。

产品蓝图就是给老板/客户汇报的时候用的,一般在大点的项目中,在PPT里面经常出现,是项目的全貌。

二、产品线路图主要是将产品以业务流程、业务类型、用户场景和用户完整路径来进行划分,是产品的行动路线。

所有产品都不是一蹴而就,特别是产品体量变大以后,会形成产品生态。比如要打造智能家居全品类产品,像小米,从做手机开始,扩展到排插开关业务,这就会形成一条排插开关业务的的线路发展图;还有照明业务发展线路图、安防业务发展线路图、运动、厨房卫浴、宠物与植物等等,每个业务都会有一条产品线的发展线路。

第二个是临时需求记录表

产品经理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采集到需求,大到一个新系统的想法或一个大模块,小到一个文案的修改,这些需求我们都要马上记录下来,不然随时可能会忘记。

针对这些非常临时采集到的需求,我通常会用一个文本文件来做快速记录。

把需求分为跟进和代办。

跟进的事情通常会插入到我本周的工作计划去跟进处理,而代办的任务我只是先记录下来,每周或者每3天梳理一次代办事项,紧急的插入本周工作,不紧急的扔到需求池。

从个人需求采集和管理的角度来看,这个需求记录表用起来特别方便。

第三个是梳理过的需求池

需求池是产品的弹药库,你的产品已经投入市场去竞争了,而竞争是持久战,你要清晰的明白,你还有多少子弹、炮弹可以打出去,最终帮你赢得客户和市场。

需求池不是单纯的把所有需求放到一起,我们需要分析归纳梳理,就和仓库管理商品一样

  • 每个商品放在什么位置是确定的,不能乱放,否则很容易遗漏。
  • 仓库可能某块位置是空缺的,是按规划做的预留。
  • 同品类同样的商品很多,哪个先出库哪个后出库是有规则的。

需求优先级的评估

需求的管理,最难的不是需求多而杂乱,最难的是优先级的判定。

我们对需求优先级的衡量其实大部分都很简单,就是根据用户价值和紧急程度来定就行,但是这些都是相对依赖个人经验和个人的能力。

下面有2个需求优先级评估的方法,可以参考借鉴:

一、我整理过一个产品需求优先级套评分体系。

主要根据四个维度进行打分:

  1. 用户价值。根据需求给用户带来的实际作用和价值进行评判;价值越高分越高。
  2. 使用频率。高频的功能一定是核心功能;频率越高分越高。
  3. 简易性。需求的实现难度,越简单分值越高,如果实现起来耗时长、复杂性高,那么得分要低。
  4. 特殊性。客户或老板硬需求,具有一定临时性且重要,有特殊的应用场景。如果此项没有则可打0分。

每个维度10分,四项分别打分之后,相加平均得到一个综合得分。
评分表如下:

二、用二维四象限的方法来评估需求

即把需求按:不重要但紧急,重要且紧急,重要但不紧急,不重要也不紧急 进行分类和优先级安排,理论上这是最合理的。

本页的评论功能已关闭